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健康也是一种福利
2014-05-05 08:45:08 阅读量:578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在众多公司的参与下,“软件”和“硬件”上的双重支持让工作场所健康计划成效显著,不仅直接帮助企业减少医疗支出,员工病假的减少、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是间接为企业带来收入。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在工作场所健康项目上花费1美元,就可以节省大约3.27美元的医疗支出,并且,只要体重、血压、血糖、胆固醇风险降低1%,每个人每年就可以节省83到103美元。

一系列措施不仅帮助美国跨过运动缺乏的断裂,甚至为美国人赢得了热爱运动的美誉。

中国工作场所健康计划尚待推进

在中国,对于工作场所健康的认识伴随着血的教训而产生。2006年,华为员工胡新宇猝死,华为的加班文化受到质疑,随后,多起的猝死事件将华为推向风口浪尖,2008年,华为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设立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员工健康标准,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心理和健康咨询。可以说,华为在工作场所健康计划上的先行是逼出来的个例,在我国,包括EAP在内的很多健康管理项目都是跨国公司首先引进的,而国内公司因为观念问题、控制成本的考虑等,在员工健康管理上还相对滞后。

这种滞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随着国企改革,单位和集体的概念逐渐淡化,大众变成一盘散沙。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赚钱的手段,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导致了员工跟公司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弱联系”,很多人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健康是健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员工对于公司的要求是“消极”的,对于健康福利的要求仅局限于交纳医疗保险、可以请病假、工作场所无污染等基本的要求,而其他的,公司根本无需插手。2005年,曾经有公司将减肥成果作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当时,这家企业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甚至被认为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不只是对于公司,对于自己,大多数人的态度也都是“消极”的。尽量不吃垃圾食品,注意休息,不暴饮暴食等,这些做法类似于“无为而治”,是一种“守”的方法,而作为保持健康的积极方式的运动,常常被忽略。中国人素有注重养生的传统,然而,成形于农业社会的“养”,其根源在于当时的劳作过于艰辛,相比之下,工作时需要久坐的现代人,“动”或许是更合适的处方。

缺乏运动的结果是,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绿皮书》显示,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慢性咽炎及脂肪肝成为四大威胁企业员工健康的杀手,且健康问题涵盖了18-60岁各个年龄阶层。不只是报告里的数字,近年来频发的员工猝死事件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健康的重要。

所幸,伴随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尤其是那些需要久坐办公室的企业员工慢性病频发,包括腾讯、百度在内的很多中国公司都开始在办公区设立瑜伽房、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但相对于国外公司的运动补贴等有吸引力的激励方式,这种类似于“你运动或者不运动,健身设施就在那里”的状态,能起到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很多员工以“太忙了没空去”为由不参加运动,甚至还有人在网上兜售公司作为福利发放的健身券。中国的工作场所健康计划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企业的引导,也需要员工健康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