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赤城街道辖区内的重大活动一个接一个,临时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一支又一支。街道提出了“赤城志愿,赤诚服务”的口号,顺势推出“赤城心”志愿服务品牌。
针对社区服务载体老、服务项目少、服务标准低等问题,2014年,街道尝试将“赤城心”服务导入社区工作中,推行“赤城心”社区服务微机制。街道党工委书记齐益明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我们从微服务入手,铸造“赤城心”服务品牌,撬动了社区治理,激活了社区活力。
社区服务缺人少钱怎么办?
——机关党员送服务
近日,第三临时支部党员王碧华来到丰泽居民区,当她看到社区破损的活动场地、休闲长廊上的藤架已经修葺一新时,顿时大为宽慰。
丰泽居民区是一个开放式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居民区不收物业费,没有资金来源。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公共设施破损情况非常严重。
几个月前,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潘圣考向丰泽社区党总支部递交了6个“微项目”,内容包括公共设施更换、维修、改造等民生实事。他说,维护资金需要3万元左右,我们是心有余力不足。
近年,我县结合党员任职单位、家庭住所等因素,开展了机关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在赤城街道辖区内报到的机关党员有2856人,这批党员被编入73个临时支部。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施琛国说:“我们依托‘赤城心’服务工作机制,以‘临时党支部’的形式开展机关党员组团式服务,拓宽党员服务群渠道,实施了‘微项目’、‘微心愿’、‘微公益’等活动,促进服务‘零距离’。”
一方面是社区缺人少钱,一方面是机关党员急于做点实事。赤城街道把双方一“撮合”,双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的契合点。
丰泽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陈雪娥马上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各临时支部,各临时支部将丰泽居民区遇到的困难在各自党员群体中进行了发动,很快就筹到了2万元资金,党员们还纷纷承诺到居民区参加义务劳动,为社区建设出力。
服务有平台,干事有项目。去年,在各社区的志愿活动中,街道征集到107个“微项目”,被认领并已完成58个,解决了一批居民区想做而又没能做成的好事实事;有近3000个“微心愿”被完成。
该街道还通过对机关党员职业特点与个人特长的梳理,开展认领党员公益岗活动,让机关党员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服务社区居民。现已开展治安防范、环境整治、法律援助等社区活动11场次。
居民遭遇突发困难怎么办?
——网络救急聚爱心
一个个濒临崩溃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光芒。透过那一缕缕生命之光,我们看到的是社区志愿者以热心之举找到了破解居民突遇困难的良方。
24岁的石墙头居居民夏赛娜于8年前被查出患有鼻咽癌,近四五年时间先后接受了多次手术,她的父亲因病于今年正月去世,家里欠下了四五十万元债务。虽然身遭不幸,但她非常乐观,还想着回报社会。去杭州手术前,她联系了天台另一位捐献眼角膜的袁晓恩,在术前签下了角膜捐赠书。
夏赛娜的决定,打动了许多人。社区志愿者得知消息后,会同石墙头居党支部和居委会,第一时间启动了网络救急爱心社救急方案,并通过网络媒体大量转发捐款倡议书。
在石墙头居党员干部的带头发动下,爱心在不断发酵,各地网友、微友不断传递爱心,通过网银、支付宝将爱心款打到了爱心账户上。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募集到了近10万元爱心款。
网络救急爱心社发起人张玲燕是街道“资深”志愿者,那些天,她的老同学、微信朋友不断发红包叫她代捐。感受着浓浓爱心的夏赛娜也申请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她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角膜行动中来。
目前,该街道已在30多个村居成立了网络救急爱心社。各爱心社快用、巧用、善用网络,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及时做好救助对象信息发布、爱心发动、帮扶等工作,根植了向善思想,增进了邻里感情,弘扬了社会新风,大大激发了社会正能量。
“以前居民一遇到急难事,就被动依赖政府救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振华说,“救急爱心社既是一个救助平台,也是一种应急机制,它发挥了网络便捷、高效、方便参与等特点,使困难对象迅速得到救助帮扶。”
截至去年年底,该街道已有5个村居的爱心社发起网络救急活动,筹集善款100多万元,成功帮扶5个困难家庭。
志愿服务作用有限怎么办?
——特色服务扬特长
旗帜一扬,应者云集。近年来,该街道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现有注册志愿者9000多人。
志愿者队伍庞大,但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凸显。对此,街道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委员陈灵强深有感触。为扭转局面,今年以来,他们依托“赤城心”服务平台,使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实行有效对接。
“在这当中,我们按照职业、住址、兴趣爱好等组建不同类别的服务小分队。”陈灵强表示,以特色服务小分队为标杆,志愿者在服务社区工作中找到了着力点。
陈邦钦是该街道社区文化志愿者,他组建了一支人数多达600人的歌友会,每个歌友都是一个文化志愿者。他们经常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典型,唱身边的生活,送文化进社区,与市民同乐,为城区带来了更多欢声笑语。
志愿者总会在村居最需要的时候送上帮助。上个月15日,位处郊区的田洋陈村来了4位不速之客,他们带来了两对老式美孚灯、一对槐树对联以及一些古董书画。这4人是该街道热爱传统文化的社区志愿者,在得知田洋陈村为家风家训实物资料征集难而发愁后,他们无偿捐赠了相关藏品。
“五水共治”一线,交通治堵现场,“六城联创”前沿……急难险重任务前,该街道赭溪护卫队、创业母亲俱乐部等特色服务小分队就会自发组织起来,成为一支支生力军。
赭溪是街道辖区内的一条文化河。经过集中整治后,街道的巾帼志愿者接过了定期清理垃圾的接力棒。每次活动一开展,赭溪沿线的村居居民便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创业母亲俱乐部的志愿者除了儿童节、重阳节、春节固定走访慰问外,她们还根据需要为特定对象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在街道党工委书记齐益明看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微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既破解了民生难题,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文明、平安建设等活动的开展。
(小徐徐张良陈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