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大量外出后,许多农村因人气衰落而萧条。大量闲置的民居,不堪风雨的消蚀,逐渐沦为一片断壁残垣。南屏乡就面临着这一严峻的现实。该乡2/3人员外出,留下许多老人守着已有些年头的老房古宅,一起凋零。
然而,这一现象正迎来新的转机。该乡部分山村的特色民居浴火重生,在乡村休闲游中青春气息洋溢。
“打造全域景区化,不能不面对农村大批行将倒塌的老房古宅。”乡党委书记曹洁华高兴地说:“自从乡里推出多种措施‘拯救’老房古宅后,部分日趋没落的山村又开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昔日繁华面临“谢幕”
7月下旬,记者登上南屏乡莲花梯田观景台,以观景台为中心,周边360度的梯田景观尽收眼底。一片绿意中,散落着一个个古朴的村庄,恰如颗颗珍珠镶嵌在一块环状的碧玉上。
就在记者对面千米开外的梯田上,翠东村上山自然村村民杨米卢站在家门口,眺望着前方的梯田和远山,若有所思。在他的背后,有2条狗在吵闹着。在这个了无生气的山村里,杨米卢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最多时有200多人,现在平时村里只有我们11个老头子了。”
上山村地理位置独特,依山而建,层次分明,远望像是高耸的宫殿,被驴友公认为“江南的布达拉宫”。这里的房子清一色拱门、拱窗,风格独特,房龄大多已有六七十个年头。
即便是村庄面貌独具一格,上山村和其他外出人口占多数的乡村一样,在时间面前难逃厄运,在灾害性天气面前更是不堪一击。
来到山头郑村,这个以郑姓为主的村庄曾是原南山区的中心,有着1000多年的村史,是天台“十大市”之一。村中现存有10多个古老的四合院,10多幢百年洋房。来到南屏,此村非到不可。徜徉该村繁华一时的瑞屏街,那种穿越的感觉似乎能将人带回到民国时期。
虽然村庄位置偏僻,村支书郑雄贵的话语却充满自豪,他告诉记者,村里的老洋房是一大特色,其中有民国时期南山首富郑仁山故居的四层小洋房(原南山区公所)、原区邮电所、原区派出所、听泉楼等10多幢。
在郑雄贵的指引下,记者找到郑仁山故居。据介绍,解放后这一户人家的房子,就承担起原南山区公所的办公功能。随后记者穿街走巷找到原区邮电所,发现这幢在民国年间建成的中西结合三进院落,融入了园林和西洋的元素。
在满是沧桑的古建筑外壳,写满了繁华落尽后的悲伤。一幢幢老房古宅,随着岁月的流逝,如同一个迟暮老人,似乎已走到谢幕的边缘。
“过度开发是破坏,任其自生自灭也是破坏。”如何“救活”当地数以千计的老房古宅,成为摆到全乡干群面前无可回避的话题。
观念一转即尝甜头
在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中,该乡曾尝试通过原拆原建、修缮等方式来拯救老房古宅。但当地村民热情并不高,加上资金筹措难,结果不了了之。
到了2010年,前杨村的古道红枫意外走红网络,游客像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当地群众这才在懵懂间领悟到了“山里世界的精彩”。
来了那么多的人,要吃、要住,这对于经济薄弱的山区来讲,是个棘手的难题。旅游接待工作如不赶上,势必影响难得一见的火爆人气,全乡上下在反思中寻找出路。
“如果将特色民居在保有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整修,那一来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二来可美化村容村貌,三来还可充分进行土地利用。”乡党委书记曹洁华认为,“拯救”之路一着走活,那将满盘活子。
前杨村马上动起手来,村委杨方飞带头整修濒临倒塌的四合院,在不失古味的基础上,建成了“四合院农家乐”。原来但求不亏本的杨方飞压根没想到,这家农家乐竟成了他的“摇钱树”。客人最多时,一天居然接待了近100桌。村民们看呆了,在短时间内,全村就办起了17家农家乐。
2014年,南屏乡被命名为“AAA”景区,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于是,该乡又新开辟了3条古道,旅游呈井喷式增长,到2014年底,年游客已达到46.7万人次,是该乡总人口的30多倍。
单靠村民办农家乐,已难以消化趋于爆棚状态的游客数量。这还只是在交通条件相对落后情况下的旅游现状。
为打通交通“瓶颈”,去年该县已落实南屏公路建设方案,路通之日,进城距离将由现在的25公里缩至7公里。与此同时,该乡还着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旅游要求推动村庄规划修订,不断引进旅游新业态。乡长谷峰说:“我们现在打实基础,就是因为更美好的旅游前景就在不远的将来。”
谷峰告诉笔者:“现在很多城里人爱做‘乡下人’,南屏的特色民居符合现代人修心养性的需求,经过修缮后,可开发为写生创作室、摄影工作室、茶室、中高端民宿等。”
更大幅度、更深层次的开发,开始进入了该乡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决策中。
内外互动开启新篇
“1000元钱可以做些什么?一条烟?一餐饭?一件衣服?今天向大家隆重推介另外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玩法:去‘原生态古村落’山头郑村认租一幢百年洋房!”今年5月,微信朋友圈上一条微信迅速窜红。
刚开始,部分村民对认租活动冷眼旁观。上山村有一些村民宁愿老房子闲置、倒塌也不愿出租,他们更担心的是产权被转移。驻村干部孙帅别具匠心,精选政策条款及各地民宿照片,制成PPT专题,在会上放给村民观看,一举解开了全村上下的心结。
在认租当中,山头郑村最先推出的是一幢产权为村集体所有的民国洋房。推出第一天,村支书郑雄贵的手机就几乎被打爆。单5月5日一天,他就接待了28批、100多人次的看房团。该村百里挑一,最终将该项目租给一承诺建设高档茶叶会所的商家经营。
多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多次来到南屏乡,它们相中了上山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气息,有意斥巨资整体开发,打造别有意境的度假村。一些在生态观光方面有过投资经验的企业也慕名前来,他们打算流转500至1万亩不等的土地,发展集观光、民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
墙外开花,墙内一样红。山头郑村村民郑建广平时在外经商,当他得知村里推出认租古民居活动后,儿时的乡愁在他心底一下子被唤起。
“这些琉璃瓦盖在下面,上面还要重新盖回青瓦;墙壁上刷的‘语录’,我打算全部保留……”7月23日,笔者见到郑建广和他父亲郑秉崔时,两人正商讨整修祖辈遗留下的百年洋房。
说起这幢已有百年历史的建筑,72岁的郑秉崔老人满是汗水的脸上尽显兴奋:“你看这楼板,是用水门汀浇起来的。听我爷爷讲,水门汀是从海门运过来的,每桶重500斤。”
与郑秉崔老人交流时,他的口中不时冒出“水门汀”三字,“水门汀”是英语cement的音译。民国时期的建筑鲜有使用水泥,可山村的人们却因洋房普遍用了水泥而对这“洋东西”一点都不陌生。
内外互动之下,当地一度自生自灭的老房子吸引了众多艳羡的目光。目前,南屏乡首批择取了5个有条件的行政村推出400间老房子。乡长谷峰表示,乡里的认租活动主要服务于旅游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有个原则,就是老房子将优先租给搞旅游的商家与个人。
(小徐 正侃 赛君 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