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村发生的变迁,是我县借助村规民约,培育社会道德,弘扬文明村风,走出的一条社会管理新路。目前,我县有300多个行政村对原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和规范。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裘国宏表示,薄薄一纸村规民约如同一部“治村宝典”,体现的是百姓承诺,约束的是百姓行为,打通的却是社会管理体系的末梢神经。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正成为激荡乡村民主自治管理的活力因子。
强化契约自治意识
茶叶产业是三州乡车门湾村民的“饭碗”,村里有100多台炒茶机。一些村民乱接电线,经常造成电路烧毁、炒茶机无法正常使用现象。
图一己之便,害的却是全村茶农。能不能把“用电安全”写进村规民约,以此规范村民用电行为?全村上下想到了一块。随后,该村将“电线不能乱接,须按规定审批安装”写进了村规民约中。
有村民担心:要是有人不遵守,那村规民约岂不成了一只无牙的“纸老虎”?对这一点,村里早有考虑,村监会主任梁日明说,既然把规矩定下了,就要动真格,对于因违规造成用电故障的村民,将在村公开宣传栏的“黑榜”上亮相,同时也不能作为村级各类组织的候选人。
在三州乡,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依靠村规化解矛盾。但该乡也发现,村规民约以无形之手掐住各类乱象苗头的同时,也存在着“带病上岗”、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没有任何奖惩措施现象。
“现在制订的村规民约,可以说是整合了各方智慧。”梁日明介绍,先由村里拟定初稿,再交村民讨论,收集意见后,再修改、讨论,最终成稿。然后递交乡综治办,由乡里组织联合审核,再经村民大会通过,“都记不清修改了几遍”。
“经过一再修改的村规民约,就变成了既合法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能解决突出问题的乡村‘土法’。”梁日明说。
管用才是硬道理
电鱼、毒鱼、炸鱼,一度将南屏乡各条溪流的鱼子鱼孙赶尽杀绝,当地群众虽然愤怒,但大家觉得溪里的资源不是某一个人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去年,“五水共治”行动启动后,该乡联系县水利局,放流了12万多尾鱼苗,并对境内溪流实行禁渔政策。
有乡里撑腰,当地群众底气足了。各村将“三禁”(禁电鱼、禁毒鱼、禁炸鱼)写入了村规民约,制订相关禁渔措施以及收取相应的渔业资源恢复费用。记者看到,前杨村在村规民约中写着:违反“三禁”规定的,每例收补偿金500—3000元,并移送公安机关。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村里干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一强化,不等县渔业执法队“救场”,当地的护渔队就直接将偷渔者拿下。一天夜里,有人在敏坑口河段电鱼,乡护渔协会成员汤庆法接到村民举报后,当即组织了一批人前往制止,现场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和教育,收缴违法电鱼设备,并按照村规民约收取了500元渔业资源恢复费用。
修订后的村规民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群众参与农村管理的热情随之勃发。县文明办主任王巍说:“当前新制定的村规民约已开始从强制转为引导、从行为规范转为意识培育,真正发挥了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约束力,成为当今乡村文明的另一种形态。”
实际上,受到欢迎的“新版本”村规民约,不单接地气,而且上接天线。像“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环保……这些时尚新元素,现已成为我县村规民约中的新亮点。
刹歪风 扬新风
“大操大办,一场丧事花费十几万。排场越办越阔气,规模越来越大,使群众增添了沉重负担。”平桥镇后蒋村梅吉源老人回忆起昔日的丧葬攀比风直摇头。“破除陈规陋习刻不容缓。”村两委、村老协深刻认识到它的危害。1995年,该村率先在全县实行殡葬改革,当时仅仅是限制花圈数量,就遇到了很大阻力。
村里耐心细致地做通老人工作,丧葬改革缓慢启航。最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把《丧事简办标准》纳入到村规民约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倡孝老文化,倡导厚养薄葬”的观念在当地深入人心。此时,后蒋村对村规民约作了修订,将殡葬内容进行了细化。如每场丧事,花圈、花篮等礼仪品总数不得超过5件;丧家饭限制在十桌之内,并只许在村综合大楼中集中操办……
洪畴镇希董村也经历了一次殡葬“革命”。该村是当地橡胶产业的富裕村,过去红白喜事是各家炫耀家底的机会。2012年该村推行厚养薄葬,并于今年年初将节俭办丧事写入村规民约。眼下,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同样“风光”。不只是丧事节俭,清明禁放烟花爆竹也写入了该镇所有村的村规民约,不仅森林火灾少了,炮竹对环境的污染也少了。
殡葬改革推动了当地孝老文化的兴起。在平桥镇嵩山后村,老年赡养问题在这个外出年轻人占多数的村子里,被格外看重。在外乡贤筹资500多万元,建造了一处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建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市级全民健身广场。村支书吴宗会说:“现在大家都认识到,生前尽孝才是真正的孝顺,这一认识的变化非常大。”
文明村风扑面来。我县各地引导村民通过村规民约依法自治,许多农村建设与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破冰中消融。(小徐 赛君 夏敏 志委 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