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5年了,但我难忘昔日那次暑假回家的艰辛,令我心酸又感恩。
记得1960年学校放暑假的前一天,回家的路费还没寄来,看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准备回家,我是既心急又渴望。那时我在宁波农校——奉化溪口分校念书,大概父亲的退休金还没汇到而不能及时寄来吧。当时,从溪口到老家天台车费2.5元,现在的2.5元算什么?只能买1斤西瓜,2只半馒头,1只大苹果或1斤2两豆腐……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昔日,2.5元可值钱呢。
正当我愁眉不展之时,同班老乡陈达坤向我伸出真诚的友谊之手,他安慰道:“别难过,一张车票两人用,我算过,明天我们从溪口走到‘拔茅’(车站名),从‘拔茅’再乘车赶回家,钱就够了。”就是说一张车票分成2人用。老同学一席话让我又惊又喜,也不知怎样感谢,也没有多想就马马虎虎决定了,根本没想到往后走路的艰辛。
第二天凌晨四点就起床,脚穿草鞋,还一人带上二双就出发了(我俩把简单的行李托兴佃老乡带回)。那时小青年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从溪口走到“拔茅”有多远,就匆匆上路了。后来到车站查看里程票价吓了一大跳。
实际上溪口到天台车站相距106公里,而“拔茅”车站正好处在中间,也就是说溪口到“拔茅”53公里,“拔茅”到天台县城也是53公里,溪口走到“拔茅”要走106里啊!
祖代住在城里的我,从小念书,没有出过远门走过远路,1958年在初中念书时,学校响应政府号召,班里曾到过北山和双岭乡宣传“三面红旗”,几十里山路坚持走,走得脚起泡腿痛好几天,而要走106里马路,简直是想也不敢想。
我们走在公路上有说有笑,只晓得赶路不怕辛苦,也不会去欣赏大自然景色。走着走着,脚下的草鞋走穿了,反过来穿。本来当学生没有穿草鞋习惯,只因那个学期在农场实践,劳动时同学们都穿自己编制的草鞋。中午时分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在路边小摊每人吃了二只馒头和一碗豆面碎,继续赶路。
过去的公路,路面全是沙石子路,草鞋经不起磨,走路也越来越吃力,渐渐地觉得累了,脚也起泡了。面对现实,达坤鼓励我必须克服困难,只能继续走而别无选择。好在学友长在农村,比我会走,他说要坚持再坚持,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拔茅”车站,乘上从杭州到天台的末班车,否则乘不上车,连住宿费都没有那就惨了。
当走了80里后,三双草鞋尽到了最后义务而一一告别,还有四分之一路程要赤脚走,更不可思议。回想起赤脚走26里路,真有苦不堪言,在烈日炎炎下走,钻心的痛啊,只好靠边上走,脚步也放慢了,差点掉眼泪。
那时,公路上骑自行车的很少,拖拉机也难碰到,谁来帮助穷学生的忙呢?只能靠自己救自己了。是回家心切之缘故,还是逼出来的勇气,最后,终于在下午2点到达“拔茅”车站,没有误点,用走路省下的1.25元买了二张到天台的车票。终于回到了家,幸好我俩总算平安无事。
令我一生难忘的那次暑假回家,艰辛的路程,对我来说真是一次唯一的奇迹。每每想起此事,我愧对达坤学友,使他陪我一起受苦受累,我感到说不清的歉意与感恩。
(金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