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追寻第一天之老兵回忆录
——袁祥彬
无畏的勇士,在青春年华最好的时光,背井离乡,告别亲人毅然当上一名志愿军,一部分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一部分赶赴舟山群岛,保卫祖国领海,捍卫祖国尊严。
实践队队员来到老兵袁祥彬家里。偌大的房间里,一切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在采访中,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现年95岁的袁祥彬出身富贵大家庭,为了不做亡国奴,他17岁便从戎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一名反法西斯战争铁血战士,后相继转战于印度、缅甸等海外战场,经历了一场场枪林弹雨,穿梭于各种硝烟战场。作为国军少校,他在南京亲历了日寇两次投降仪式,见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当内战打响时,他不愿将枪口对准同胞,于是毅然决定卸甲归田,重返故乡。回忆起过去,老人眼角泛起了泪花。
一个下午,一盏茶,队员们跟随老兵袁祥彬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们被其中的红色精神深深震撼到,因为,这种精神承载着血与火的悲壮,传承着民族的灵魂与气质,成为一个时代最强大的穹音。
红色追寻第二天之老兵回忆录
——陈立喜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亮喧嚣的的城市,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实践队成员早已背起行囊,手持旗帜踏上了寻找老兵的旅程。在路人的帮忙下,她们找到了建国后的志愿老兵陈立喜老人。他1933年出生在一个山村,在抗美援朝时期,毅然决定参军,经过新兵训练后,陈立喜被编入二十二军二十四师191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
回忆起昔日在战场上的情景时,老人至今激动不已。“我从通讯兵变成一名射击手,每日在阵地上时刻准备与敌人战斗,我们用血写入党申请书,不打胜仗决不回家。”陈立喜自豪地告诉大家。老人坐在椅子上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激动地站起身,做出了一系列子弹上膛,瞄准的动作,显然是训练有素。老人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我时刻准备战斗。”
一丝风吹过,扶老人回到屋内,看到老人获得的荣誉,年久的照片,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一群壮志凌云,满腔热血的勇士,当和平鸽飞过广场,人们是否会想起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士?是否会关怀这些退伍的老兵?实践队成员不禁向老兵还了一个军礼,从内心向他致敬。
红色追寻第三天之老兵回忆录
——梅福安
曾几何时,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一腔热情全部献给祖国。如今那些热血青年已是耄耋老人。时光流逝,岁月蹉跎,中国最后一批老兵在减少,“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七七之际,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继续寻访天台抗战老兵,为他们送去慰问和温暖。
走进一条胡同拐个弯就到了抗美援朝战士梅福安的家。狭小的屋内,简单的陈设,显示老人生活的朴素。在楼上等待梅福安老人散步归来时,老奶奶和队员们聊天讲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爷爷、奶奶、儿媳、孙子四人住在一起,媳妇打工很晚回家,孙子在校读书,放假时候回家探望。平时都是两个老人在家,看看电视,读读报纸,日子满是清闲却缺少陪伴。
“爷爷回来时看到我们很是开心,像是看到多年未见的亲人。中午,我们分工买菜做饭,为老人做了一顿饭。虽然饭菜不可口,但是爷爷奶奶吃得很幸福。”实践队员说道。她们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并祝福他和老奶奶健康长寿。80岁的梅福安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声音洪亮,身体结实。对党的热情依旧不减,在跟大家讲述革命故事时,激动万分,说到悲伤之处眼含热泪。他又讲述了台州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后的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这次走访抗战老兵,实践队队员们颇有感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我们当代年轻人应关爱老兵,回报社会。
(姜静娴)